第十五章 光绪银币

作者:舞若夕|发布时间:2017-05-06 12:00|字数:3181

  套子钱,是古钱币的术语,在同一个朝代年号铸的钱币,有面值大小的差异,搜集起来配成一套,就是所谓的套子钱。这和现在有些人收集一毛两毛五毛一块两块五块十块五十块一百块,收集齐成一套是一样的。虽然最新版的人民币一套是不值钱,可是老版的一套已经能卖出不少钱了,尤其是以前的两毛这个数额现在已经消失了的情况下。

  古币的套子钱就更是如此了,尤其是有些大收藏家,收藏了很多不同朝代的五铢钱,这个价值简直可以说是无法估量。以前有一种说法,是说成套之钱无价之宝,单枚之钱如同敝履,虽然单枚不至于“如同敝履”,但是和整套的价钱的确相差甚远。

  而在所有的套子钱里,清代康熙的背文套子钱是相对最容易集齐的了,一个是清朝离现代时间上没有那么久远,老百姓手里有的可能比较多,另一个就是康熙皇帝时发行的钱币比较多,康熙时的套子钱是用他所做的五言“钱背字诗”得名的,在钱币的背后有不同的字样,其实是满汉文纪地的局名,后人为了收藏和演技方便,把这些字编在一起弄的“背文诗”,这首诗是:“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有人还将这套钱称为“诗文二十品”,不过也有一些说法说应该还有其他字,始终存在一些争议。据说这20个字里,背面的字是“台”、“广”、“南”的钱币,就比较值钱。

  此时周朝手中拿的那枚,背面正是一个繁体的“台”字,现在市面上这种古钱币的价格已经炒的比较高了,周朝在手中把玩了下,又放了回去:“货挺全。”

  这评价其实相当高了,周朝的意思是,在这十枚钱币中,各种样式都算是有了,而且半真半假,普品珍品都有,清朝时候的钱币很多民间老百姓手里都有,正是观众喜欢看的部分。

  “且等等,”老许神秘地笑了笑,“周先生,您再看看这个呢?”

  只见老许慢吞吞地从自己民国风的衣服袖口里拿出来一个很小的钱袋,他把钱袋打开,另外一只手摊开在下面,一枚钱币从钱袋里落出来,落在他的手掌心。

  老许对待这枚钱币的态度明显慎重不少,小心翼翼地把钱币放在周朝面前。

  周朝看他这阵仗也不敢怠慢,没有立刻拿起来,而是凑近看了看,不过几秒钟的功夫,周朝整个人脸色都变了,他坐直了身子,重新拿出放大镜,仔细地对着那枚钱币看了十分钟之久,一旁的徐林都有些着急,不知道这枚钱币到底有什么名堂。

  “唔……”周朝终于缓缓放下了放大镜,看向老许的目光也变得严肃起来,他大概是自己也不太确定,近乎一字一顿地开口道,“光绪十六年,贵州官炉造黔宝银饼?”

  听到周朝的话,连不太懂行的徐林都吃了一惊,他虽然在古钱币鉴定方面是个外行,但毕竟在节目组待了好几年,还是知道一些这方面的消息。在国内的拍卖史上有最贵的十种古钱币,前几年有不少人津津乐道这十种古钱币,其中第十名,就是这个光绪十六年贵州官炉造黔宝,当时的成交价好像是两百多万,一枚清朝时期的古钱币能够卖到这样的高价,真的是很难得的。

  这个钱币本身也非常有来头,贵州当时是没有造币厂的,只有一个银炉设备,当时的贵州巡抚指定贵州官炉铸造了一些黔宝银饼,在苗疆一带流通。因为铸造方式非常独特,本身量又非常少,自然造成了这个钱币很值钱的结果。

  “我记得张璜前辈在他的书里写过,贵州官炉铸造的这个银币,没有记录可以查,只是从现存的来看,应该是每一枚钱币都不同版,钱币的币面上是没有纪值也没有纪重的,大小大概是做一元来用,到现在发现的都很少。”周朝顿了顿才继续道,“每一枚都是大珍品。”

  说着,周朝拿出了电子秤,仔仔细细地称了一下那枚钱币的重量,徐林看着数字:“22.8克?”他精神一震,“之前不是有一个美国收藏家收藏了这个钱币,好像是重22.6克?那个据说是到现在为止贵州黔宝里品相最完美的一个。”

  “对,也是张先生在他那本《中国银圆及银两币目录》里收录的,贵州黔宝的图片就是拍的美国著名钱币收藏家耿爱德的。”周朝点头称是,“贵州黔宝还分‘缶宝版’和‘尔宝版’两种,‘缶宝版’更加精美,也更具收藏价值。”

  “咦?”这件事徐林是第一次听说,忍不住开口问道,“还有这说法,怎么区分的?”

  周朝又将目光定格在那枚钱币上,指了指钱币上的“寳”字,缓缓开口:“唔,‘缶宝版’和‘尔宝版’的区别,就是这个‘宝’字的写法,一个是现在的简体宝,一个是繁体寳,繁体的寳就被称之为尔宝版。另外二者厚度和重量也有区分,弧形也不太一致。但是……”周超顿了顿,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我对这方面虽有涉猎,但却实在是没有见过贵州官炉造黔宝的真品,只是听别人提过,见过图片,知道个大概。各种细节,我其实不是非常清楚,不敢妄言。”

  似乎是没料到周朝竟然会如此坦白地表示“不清楚不知道”,对面的老许愣了愣,倒是徐林并不意外,这就是周朝的性子,不是他非常熟悉的领域,他绝不会信口开河,仅凭看过的图片和知道的一些粗浅理论,他不可能就这样断言一个自己都没见过的钱币的真假。

  “老许,你可以啊!”徐林挑挑眉,用开玩笑的语气道,“这是哪儿搞来的?甭管真假,光这名头就够唬人了!”

  老许眨眨眼,故意压低了声音道:“我这个啊,是我个人的收藏,好几十年了。几十年钱,去云贵川那边旅游,当然,也要淘货,我那时候不算做生意的,就是我自己个人的爱好。而且八十年代初期,也正是国家古玩文物收藏火热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这时候四处去淘货寻宝,我也是其中一个。当时我对贵州这地儿其实没报什么希望,因为偏远嘛,在古代这可算是蛮荒之地,可没想到让我碰到了这个。这是我和一个老农民聊天的时候听说的,他拿出来一看我就呆住了,他说这是老人家里压箱底的银元,好多年啦!本来家里还有几枚长的很相似额,但是现在就剩下这一枚了。”

  “你们可能不知道,这贵州黔宝,之所以留下来的这么少,一个是当时流通的就少,本身铸币没弄多少,另外啊,因为这黔宝银饼的含银量很高,在98 %以上,你们应该见过贵州那些少数民族妇女吧?她们那时候就爱把黔宝银饼改造成饰物。”老许继续道。

  徐林点点头:“再加上民国时期,贵州省这边的军阀私自仿照银元来自造‘汽车’银元,当时留存的黔宝银饼符合私铸银元的需要,被融化了不少。这事儿很多人提起来都特别可惜。”

  “何止啊!”老许叹了口气,“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就是我去淘的那几年,还是有很多人不懂古钱币啊,有些年轻人不懂事儿,拿着老人留下来的银饼就去银匠那里融了,打造成什么银戒指啊耳环啊之类的,当时那个老农民就是自己儿子要结婚,他想去融了这银元,打成银戒指送给未来的儿媳妇。我一听就急了,好说歹说给拦住了,买了回来,我那会儿虽然没看过那本书,但是这银元我怎么看都觉得好。我当时用一个银戒指和一个银耳环的价格买回来的,等于是出了血本啊!”

  一旁的徐林默不作声地看着他。

  “后来慢慢地我才知道,这竟然是贵州黔宝,比我想象中还要值钱,我本来想去做个鉴定的,但是这个啊,鉴定也是很麻烦的,你说这些银元专家,有几个真的见过真品?光绪十四年到十六年的贵州黔宝实在是太少了,我也没怎么搞过鉴定。但你们可以仔细看看,这花纹,图案,还有这个寳字,这可是‘缶宝版’啊!我多少年才能吃到一回仙丹,吃到的就是百年难遇的好货色!这一次,要不是你们来,我都不舍得拿出来给你们看。”

  “竟然还有这样的故事,不过你自己也说了,专家没有几个见过真品的,我也没有。这个我真的没办法判断真假,要不……”

  周朝话还没说完,就被徐林用胳膊肘捅了一下,他看了一眼徐林,虽然有些疑惑不解,但到底闭了嘴。

  “我说老许,我们说好了,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这种什么老农民的古董故事,你拿去骗骗别人也就算了,跟我们也说这个,未免有点过分了吧?”徐林有些无语地耸耸肩,“你知道我们节目上有多少人带着这些故事吗?当我们是三岁小孩儿吗!?”

     

手机同步首发奇闻异事小说《翰墨密码》

使用手机访问 http://m.milubook.com/book/20939 阅读本书;

使用手机访问 http://m.milubook.com/book/20939/3189046 阅读此章节;

2024/4/28 2:23:57